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
《王制》亦强调道德教化,指出司徒之官的使命是节民性与兴民德,推行六礼、七教、八政。(《礼记·礼运》) 这是孔子讨论先王通过各种祭礼,使礼下达于民众。
儒家有着人与万物一体同源的共同体悟。有战事,则命大司徒对士训练车甲之事。大司寇在外朝棘树下再审理一番,然后把结论报告给王。因此在郊区祭祀天帝,天上群神都随上帝享祭而各受其职。古代中国的生态环保意识是被逼出来的。
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没有旷废的土地,没有无业游民,节制饮食,遵守农时,可以使民众安居乐业。《七患》先天下而忧,居安思危说国备。
所以首先我们要复兴这一门学问。《亲士》倡导兼王之道。当下墨者群体还处在弥散型阶段,墨者建立可能是墨学学问复兴后,进一步推展到组织化建制成形之后的事情。他们对墨家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以新墨者自居,并决意发展墨家学术,复兴墨家文化,践行墨家精神。
访谈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墨家的学术动态,代表了当代新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并以墨家立场的独特身位,就大陆新儒家、读经运动、墨学复兴、宗教对话、民族主义、全球伦理、普世价值等相关议题展开评议。无论是中统、西统还是马统,或者是儒统、毛统还是邓统,都可以被认为是儒家把执政党现在的意识形态拼贴或包裹在儒家公羊三世说的谱系中。
我们也终于可以说:中国墨学登场了。最终在民国初年,由胡适、梁启超、孙诒让等人将墨家重新发掘出来,一时注墨、诠墨、解墨,以墨学会通中西诸学的著作层出,世称墨学复兴浪潮。一讲建立一批墨者,就本能拿共产党的典范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来拼贴,让墨者去学雷锋做好事,去慈善义演,这很搞笑。惜乎由于时局变乱,这波思想浪潮横遭中断,刚刚有所起色的墨学浪潮又沉寂了下去。
古典墨学虽古,其命维新,新墨学虽新,其本于古。《墨守》后天下而动,战火纷飞救世急。大陆新儒家群体的干春松、白彤东、李存山、曾亦、方旭东、唐文明等学者集体撰文回应,抛出了诸如港台新儒家未必切近大陆现实、港台新儒家对传统中国政治肯定得太少等观点进行反驳。他们阐发墨家义理,复活墨家思维,从古典墨学中寻求精神文化资源,回应现实,发表见解,著书立说,借助相互辩论、对话与沟通,逐渐动态地积累新墨学共识,以此继往开来。
新墨学则是新墨家的学术共识,古典墨学是先秦墨家的学术共识。从墨家自身的角度来讲,复兴的路径是什么,复兴的策略要如何推进?复兴的价值在哪里?墨家是被中断两千年的绝学,复兴的难度当然比儒学大得多多。
《非攻》诫我谨守边界,不相贼不相害。我不学雷锋做好事就不能践行墨家之道了吗。
《经下》知类,探究坚白同异。我们访谈的部分内容经由媒体和网络的传播之后,在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孔子绝四,墨子去六,我看能做到墨家修身法则去六辟的就是墨者,管他是不是基督徒、儒家、自由派还是共产党员。《小取》立辩,论比群言。这都是对墨学发展史一知半解才会说出来的话,极其愚蠢。《所染》指明立身成败。
《非命》立下自强三表。《法仪》明确治法总纲。
《非乐》心忧天下之匮乏。新墨家登场作为2015年汉语思想界一重大文化事件,自然受到来自正反两方面的评断。
倡导墨家价值,敬天爱人,常存兼相爱的心,多做交相利的事。他肯定和基督徒和儒者不一样。
2015年4月份,我于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国际新子学研讨会上发表了《告别路径依赖,建构大乘墨学》的新墨家宣言。胸怀慷慨仰慕至美,所以重信贵义。新墨家是新墨者的精神家园。新墨者是新墨家的实践主体。
自此,当代新墨家得以和大陆新儒家、港台新儒家、自由主义、新左派等各大思想学派同台论道,等量齐观。《经上》明故,论说知止以久。
我们认为,墨家文化的魅力不来自血缘,地域、种族、国别和宗教,人们汇聚在一起共建墨家精神家园,是因为人们对普世价值的追求。我们墨家根本也不会想去这样做。
进入专题: 墨家 墨学 。遵守墨家底线,不亏人害人。
2015年11月份,在由我作为召集人的、由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主办的普世价值再思国际论坛上,我代表新墨家思想学派发表了《作为国学反对派的当代墨学复兴运动》的主题演讲。《明鬼》重申灵魂有无。该系列访谈名为《该中国墨学登场了》。那么在他们政治哲学诠注中,就有完备的通三统了。
作为当代公民,应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认同现代文明得以确立的基础价值观,懂规则,不违法,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作为实践主体,新墨者既是当代公民,又是时代墨者。
他们可以按照公羊学的套路去自圆其说,不用说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鼎定的政统道统,就连中华民国的政统道统都可以被他们纳入到大陆新儒家的谱系中来。第二,我们要复兴一批墨者,要建立一群人。
所以说新墨家的登场实属偶然。新墨家是新墨学的原创动力。